參考自:http://www.guppytaiwan.com.tw/thread-534003-1-1.html
內文為筆者親自動手DIY後再給大家的心得分享。
懶得看文字就看影片吧:http://www.youtube.com/watch?v=tTHAnpIGkcA
需要的材料有:
霧化噴瓶-------->1..... $25
CO2監測液----->1......$84
吸盤-------------->1.......$0 (手邊有之前存留下來的)
膏狀快乾-------->1.......$10 (我買到一般快乾)
美工刀----------->1.......$0
透明膠帶-------->1.......$0
防水膠帶-------->1.......$0
先準備手中不要的霧化噴瓶(五金行買的到)一個,要含有透明外蓋的。
轉開白色瓶蓋,再依上圖把吸管與白色瓶蓋分離(不好拔)。
將吸管拆解後取出上圖部位的零件,我姑且稱它為吸管上部。
我們只會用到這三樣東西:吸管上部、白色瓶蓋、透明外蓋。
拿出你的美工刀,依紅線部分將他依分為二,切斷後若手邊有砂紙可將它再磨平應該會更美觀。長度要短於瓶蓋,不能太短或太長,瞭解整體製作後應該會較有概念。
先處理吸管上部的左部分。
剪下一小段透明膠帶。用鑷子會比較好處理。
將膠帶貼在圈起來的位置,將空隙給密封住。如果您手邊的材料沒有空隙的話可略過此步驟。
把處理好的零件使用膏狀快乾黏在白色瓶蓋上,如下圖。如果不小心買到上面液狀的快乾(像我),建議可在黏上去後再它周圍滴一些水,讓它黏的緊密些。據試用結果以及網友表示,快乾似乎對魚隻沒影響(起碼沒看到有生物掛掉)。
完成後請在白色瓶蓋側邊中間的地方鑽洞。並切下細條狀的防水膠布,在透明外蓋蓋上的位置纏繞一圈(太多圈會蓋不上),為的是讓蓋子蓋上後可以更緊密不漏水。這兩部分我剛好都忘記拍照,不過往下繼續看完後續步驟應該不難理解才是。
接著處理吸管上部的右部份零件。
一樣依紅線將它一分為二。
取左邊的零件。將上頭細的部分塞進剛剛在白色瓶蓋所鑽的洞裡,所以洞不要鑽太大,讓它剛好可以緊緊地塞進去最好,再用快乾封緊。厚的部分則用來塞進吸盤裡。
我想聰明的看官們截至目前為止應該都能會意吧。
將買來的CO2監測液倒入透明外蓋內。監測液其實只是ph指示劑,也可以自己用紫椰菜動手DIY。
將透明瓶蓋保持這個姿勢,然後將白色瓶蓋倒著蓋上!之後再小心翻轉過來變成下圖的樣子,先前提到黏在白色瓶蓋上的吸管上部的零件不能太長或太短。太長,監測液容易跑到管子內;太短,監測液不能倒太多不然翻正後也會液進去。
以上步驟做完後再把CO2監測器放進魚缸內就大功告成了。顏色變化:藍(CO2過少)--綠(適中)--黃(過多)
大家一定會想白色瓶蓋裡面有個洞耶,這樣是正常的嗎?讓我來簡單說明一下原理,當監測器轉正後,透明外蓋上部會有空氣,所以放置到魚缸內的時候會有壓力不至於讓水跑到裡面去,水有部分會轉換成氣體往上跑到監測器裏面與監測液結合產生顏色變化。顏色變化是因為ph(酸鹼)值不同所致,CO2多會使水變得較酸(CO2監測液變較黃),但並不代表都是CO2所影響(其他東西造成水質變酸也有可能),不過仍可當作CO2該添加多少的一項指標。
心得:以上純粹好玩與大家做個分享,CO2監測液倒少一點顏色變化會較快速。若以價格來看幾乎跟買一個現成的沒兩樣,並沒有比較划算!成就感無價,供大家做個參考。
留言列表